暮想。 【8】 在井上馨反复做工作的情况下, 三井不情愿地同意与两家老钱庄合资, 建立了第一国立 银行,主要负责经?理国库。这可是笔巨大的买卖,所有国家财政收入都要经?过它的手,相 当于得到了一笔天文数字的资金沉淀, 放贷也好, 投资也罢, 三井的资金实力变得超级雄厚。 美中不足的是,这么大的好处居然要和别人分享。 消灭对手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日本财政部“突然”意识到,国家的钱都存放在股份制的第一国立银行不一定靠谱,准 备搞一次突击检查,看看这三家主要股东是不是有足够的资本。由于井上馨的通风报信,三 井提前做好了资金准备,而另外两家则立刻露出了马脚。由于无法拿出足够的现金,被政府 强制关了门。 在井上馨的帮助下,三井终于独霸了第一国立银行的国库经?理大权。 难怪在日本政坛上,井上馨的外号就是“三井的大掌柜” 。 日本控制了金融高边疆 以长州、萨摩、肥前、土佐四藩为核心的“明治寡头”势力集团,把持了明治政府的大 权。明治天皇虽然待遇比德川幕府时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是有名无实的“周天子” 。明治 寡头们把天皇捧成了神,高高地供在那里,但实权却牢牢抓在自己手上。他们虽然推??了德 川幕府,但全国仍然存在着 300 多个小诸侯,如果不加以彻底铲除,保不准哪天又会冒出个 德川家族。同时,要想和西方列强平起平坐,封建割据无疑严重阻°?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 但是,如何削藩呢?历史上由此引发的战乱数不胜数。 明治寡头们最终商量出“废藩置县”的办法,有点像宋太祖当年“杯?酒释兵权”的思 路。由中央政府出钱,把藩王诸侯们和他们的属下,以及庞大的武士阶层全部养起来。诸侯 们一算账,非常合算。以前,他们每年的名义收入为 10 万石大米,约合 6.4 万英镑,废藩 置县之后,政府每年给他们 5 万石的俸禄。这是相当优厚的待遇了,要知道诸侯们的收入并 不稳定,粮食收成听天由命,再发生战争暴动, 还要出钱出人镇压, 说不定还赔钱呢。同时, 他们还不用再负担那些失去土地的武士阶层的生计, 由国家将这些人供养起来, 自己乐得一 身轻。所以,工作推进得十分顺利。一位英国记者不由感叹,欧洲花了几百年才废除的封建 领主制度,日本只用了 3 个月就完成了。 其实情况远非这么乐观,藩镇是废除了,德川幕府式的隐患也彻底消灭了,但代价是国 家背上了一个养活 200 万类似“八旗子弟”的藩主阶层的巨大财政负担。诸侯和武士们的俸 禄支出几乎占了中央财政的近 1/3,而高达 7800 万两的巨大藩债,大大加剧了明治新政府的 财政危机。 明治寡头们刚上台时,内乱外患都需要钱来搞定,新政府又没钱,财政税收也不是一时 半刻能奏效的,所以只有通过印钞票来应急。这一点与美国各殖民地反叛大英帝国时,狂印 殖民地纸币如出一辙。 从 1868 年开始,新政府执政的头两年里,政府共发行了 4800 万日元的纸币,其中一 半以上是维持政府运转,1270 万日元借给了支持新政府的诸侯们,剩下的近 1000 万日元用 于发展工业和商业,也包括银行业。从第三年起,又增加了三种纸币,一种是内务部发行的 价值 750 万的辅币来支持政府券, 第二种是财政部发的 680 万日元的财政部券, 用以填补财 政赤字, 第三种是用于安置下岗武士阶层并帮助他们去北海道再就业的 250 万日元 “下岗安 置券”【9】如此规模地狂印货币,加上假币泛滥,日本社会进入了恶性通货膨胀状态,政 。 府纸币信用急剧下降,政权岌岌可危。 新政府缺钱,狂印货币只是应急之道,长远之计是必须增加财政收入。于是新政府开始 了地租货币化的改革。当时日本的各类税务都是实物缴纳,农民还要承担徭役。这正是中国 300 年前,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早已解决的问题。地租改革的成功大大增加 了政府的稳定收入。 当经?济逐步稳定下来后,诸侯武士们的俸禄又成了明治寡头们非常闹心的事。大佬们 反复磋商,最后想出一招名叫“金禄公债”的法子。政府与其每年拿出巨额现金给诸侯武士 们发俸禄,不如一次性将他们未来的俸禄买断,如同“买断工龄”一样,但并不是付现金, 而是支付金禄公债。俸禄高的,一次性支付 6~7 年的总收入,利息为 5%;俸禄低的,一次 性支付 10~12 年的总收入,利息更高些。未来政府每年只是支付利息,财政负担大幅减轻。 公债的本金自发授后第 6 年开始抽签偿还,30 年内偿清。这一手,远比清朝雍正帝搞财政 改革时, 逼着八旗子弟们去京郊耕地要高明得多, 日本明治时代的财政金融管理水平着实让 人吃惊。 这样,大笔资金可以腾出来去发展实业,用实业的投资回报来支付金禄公债的本息。从 此,这 200 万人就被政府彻底推向了市场。 1876 年 8 月,政府开始发行金禄公债,其总额高达 1.74 亿日元。要知道,当时日本货 币流通总量才 1.12 亿日元!同时,政府修改了国家银行法,允许金禄公债作为银行资本金 入股。一夜暴富起来的诸侯们,立刻将手中一次性得到的几百万债券拿去入股银行。可见, 当年日本诸侯们的金融智商也相当了得,他们早已懂得入股商业银行会获取什么样的利益。 著名的第十五国立银行的股东几乎全是这些暴发户, 他们成功地将俸禄收入转化为了金融资 本,又将这些资本投入最兴旺的工业项目,从而获得了巨大回报,成为未来的新贵族。金禄 公债发行后的三年内,日本国立银行数量暴涨到 153 家。而中下层武士除了打架别无所长, 他们在商场上根本斗不过商人,结果金禄公债被大量 ??走。 “下海”的武士中,除了少数人 取得了成功,绝大部分沦入贫苦阶层。 随着这些国家重大政策的推进, 金融业务量越来越大, 三井加速了申请银行牌照的进度。 尽管先前被政府拒绝,但三井并未放弃。当井上馨 1876 年再次回到财政部时,三井的银行 牌照申请立刻被批准了。但加上了一条,必须承担无限责任。1876 年 7 月 1 日,三井银行 正式成立,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家私人银行。三井发钞票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三井银行脱胎于传统的钱庄票号生意模式, 其下属 31 家分支机构原?属于三井的服装连 锁店,现在正式脱离原?来的生意,专门从事金融业务,三井银行立刻拥有了一张遍布日本 的最大金融网络。老主顾们纷纷成为三井银行的客户。开业当年的存款总量就高达 1137 万 日元, 还有 228 万美元存款。 政府的废藩置县、 地租货币化和金禄公债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 而中央财政收入的一半都存进了三井银行。 【10】 如此一来,三井银行相当于获得了明治政府巨大的无利息、无抵押的资金沉淀。以这样 雄厚的财力,三井开始大举投资实业,在铁路、纺织、制纸、海运、煤矿等行业,形成了一 个以金融为核心,以各类实业为骨干,相互依存,相互借力的超级财阀。 1882 年,在松方正义、井上馨等人的策划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银行——日本银 行正式成立。这是一家股份制公司,政府与私人金融家各自持有相应的股权,三井家族作为 主要发起股东,派出代表进入中央银行董?事会参与决策。 【11】尽管代表各方利益的财阀稀 释了一些三井的权力,但在日本金融业,尚无人能与三井处于同等级别。 随后,日本银行作为日本唯一的法定发钞银行,逐渐收回了 153 家国立银行的发钞权, 完全控制了日本金融的战略制高点。 日本银行另外一个重大功能, 就是直接向本国优先发展的工业大量融资。 日本银行开设 特殊的贴现窗口,对重点企业的股票和债券进行抵押融资,这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想象的,这 相当于直接将企业的债务和股票货币化, 由全社会共同分摊重点企业的发展费用。 这一点也 为日本工业的腾飞创造了极其重要的条件。 在日本银行的调动下, 全国的金融资源被有效地整合起来, 整个银行系统全力扩张信贷, 大规模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工业体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直到中日甲 午战争之前,日本没有进行大规模外债融资的原?因是,日本目睹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外债 的压迫下, 日益殖民化的危险趋势。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本国的金融资源整合与 调动,更重要的是,银行系统的信用创造。 在日本银行的监护下,日本的金融体系获得了空前发展。至 1901 年,日本各类金融机 构的数量已高达数千家,仅商业银行就有 1867 家,金融网络遍及日本城市与乡村。在之后 的 10 年中,银行体系对工商业的信贷规模??了 3 倍,总存款规模??了 4 倍,日本的铁路、 航运、矿山、纺织、军工、机械制造、农业、贸易等行业,在巨额资金的刺激下,如火箭一 般迅猛蹿升。 明治维新为什么没有向外国“招商引资” 日本在明治维新的初期, 居然能想出将金禄公债作为银行的核心资本金, 说明日本对现 代金融本质的深刻理解,在那个时代已经?远远超过了大清帝国。请注意,日本明治时期的 工业化,并未大量引入外国资本和外债,因为日本已经?彻底发现了银行信用的秘密。在现 代银行与信用货币机制下,法定货币永远不会稀缺,货币能够被自己的银行系统创造出来。 如果是这样, 根本就不需要外国资本进入日本的银行体系。 日本需要国际硬通货的唯一目的, 就是引进外国的技术设备和日本没有的资源! 所以日本的明治维新,从来不搞“招商引资” 。日本只需要外国的技术、机器设备和原? 材料,管理的活儿日本自己练得比外国更高明。硬通货可以由日本的生丝、茶叶和瓷器出口 而获得。外国资金?对不起,不需要!因为日本自己可以创造货币!外国洋行可以参与国际 贸易, 帮助日本产品打开世界市场和购买日本需要的东西。 国内贸易则由日本自己的商号共 同分享。 对西方的技术消化乃是日本的绝活儿。把各种东西精雕细琢,做到极致,在螺蛳壳里做 道场是日本的绝技。当俄国舰队到达日本时,好奇的日本人上船参观,俄国人给日本人展示 了一个蒸汽火车的玩具模型。 当日本人第一次看到冒着烟的小火车在轨道上跑起来时, 当场 被全部雷倒。一伙儿人从此茶饭不思,仔细研究火车能动起来的原?因。很快,日本人也搞 出了小火车模型,而且不久就比俄国人做得更加精致。 现代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乃是一个高倍杠杆的金融制度。一块钱的准备金能够创造 10 块钱的放大效应。日本在 1882 年之前,整个银行体系甚至用了近 20 倍的杠杆来大规模 创造货币。 如此规模的货币创造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工商业的跃进, 不过这也埋下了通货膨胀 的隐患。 日本开始大规模举借外债, 发生在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时期, 当时日本国内金融早已完 成大一统,工业近代化也基本成形,外债不会破坏日本政治与经?济的自主性。而战争外债 相当于风险投资,日本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两次大战中,都获得了巨大利益,无非是与列 强分利润罢了。 在日本本国金融实力迅速扩张时,原?来居于支配地位的外国银行的影响力却在大幅减 弱。1863~1868 年,最早登陆日本的六大外国银行共有资本金 2 亿两,实力远远超过当时 日本银行体系的总和。直到 1897 年,日本银行体系的全部资本金才 1.33 亿日元,可见外国 银行实力之强大。 明治维新之后,尽管外国银行的实力超级雄厚,但在日本开拓市场始终举步维艰。到 20 世纪初, 最早在日本开业的六大外国银行, 除了汇丰之外, 已经?全部倒闭或退出了日本。 汇丰利用在中国进行的鸦片贸易所获的巨大利润,在日本尚有一席之地,但也已经?被挤压 到了外贸和国际汇兑等狭小的领域, 非但无力染指日本的货币发行大权, 连进入日本市场的 普通业务都寸步难行。 除了三井、 三菱和住友三大竞争对手凶悍地竞争和围堵之外, 日本缺少洋买办阶层生存 和发展的基本土壤也是重要原?因。缺少本地人的大力配合,外国银行的业务,想在日本市 场上开拓是不可想象的。 三菱家族就曾公开向所有员工发誓, 必将外国轮船公司从日本的航 运市场中赶尽杀绝。在政府和金融两大势力集团的帮助下,三菱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以长州、 萨摩藩武士贵族为核心所组建的日本明治政府, 与清政府政客和文人控制的政 权,在对待西方列强上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在金融领域更是如此。财政部是明治政府的核 心权力之所在, 众多财政金融官员都是长州和萨摩藩的武士世家出身, 这些人将金融视作武 士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tantan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