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说到城隍庙的缘起,其实最早见于《礼记~郊特牲》中:“天子大腊八”。
什么意思呢?很简单,也就是天子在腊月时要祭奠8位神灵,其中第7位是“水庸”,传说就是后来的城隍神。
再加上古代的城市外面四周都有护城河,即城堑。
有水的称其为“池”,无水的称为“隍”。
因此,“城隍”可以解释为护城河,后人之所以将其尊为神灵,很大原因是把它当成保卫城市的神威。
到了宋代时,祭拜城隍的习俗就已经非常兴盛了。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在大封群臣的同时,也对各城市的城隍庙加以册封。
封京师的城隍为帝,开封、临濠、东平、滁等城的城隍为王,各府城的城隍为公,县城的城隍为侯。
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又下令将原先所封的各城城隍的封号全部去掉,只称“xx府(或xx县)城隍之神。”
慢慢的,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社会功能的完善,城隍庙逐渐具备了市场功能即小商品的最佳集散地,店铺、货摊走出了原先的束缚,诸如各种杂货摊、小吃饮食店、日用百货、书画古玩等商贩都看中这个人流集中的市场。
人们到城隍庙去祭拜之余,也可在附近的各种店铺、小摊上购买所需之物。
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比如在今天的上海,只要提起“城隍庙”三字,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并不是香火兴旺的殿堂,而是各式百货店铺和南北特色饮食店。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tantan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