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218、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正是在这种探索精神下,崇尚“自然”的道家受到重视,无神论也开始出现,谶纬之说越来越站不住脚。公元267年,晋武帝司马炎下令废除谶纬,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去神化运动兴起,孔子走下神坛。当然,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直到宋朝,欧阳修还提出要删去经书中的谶纬内容。但从此,谶纬之学衰落,许多相关的书籍被彻底禁绝,没能流传下来。

三国以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怕就是,魏晋名士的放荡不羁了。他们身居高位,不好好工作,却嗜酒如命,还嗑药(五石散)、裸奔等等。这些明显不符合儒家礼仪的狂放行为,为何却在“修道士”中备受推崇呢?这是因为“僵化”的今文经学,无法提供值得奋斗的人生目标,便转而走向“叛逆”。西方的“修道士”也曾有过这种虚伪腐化的阶段。

魏晋名士还喜欢清谈。清谈不是简单的聊天,而是具有强烈宗教氛围的讨论和思辨。清谈有一定的仪式,有一定的讨论主题,大多是哲学问题。这就使得,世界观非常有深度的道家思想,常常成为清谈的主角。而既有深度,又逻辑严密的佛学思想,也在随后加入,成为另一个主角。

于是,在思想上,儒、释、道开始趋于融合。

曹操想“唯才是举”,但无济于事。他的儿子曹丕,改进察举制,提出了新的人才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也就是,派专门官员(中正),按出身、才能、道德把人才分为九品,据此进行升降官职。这个制度原本是想给寒族一些机会,但在真正执行时,“上品无寒门”,反而大大加强了士族的地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tantan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