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的事他都能帮着干,可是这女人生娃他是一点法子也没有。他瞧瞧菊花娇俏伶俐的身材,也担心起来。
菊花这会儿也觉得自己话说的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也有些好笑,她平定了一下心情,透口气道:“我跟你说这个也没旁的意思,就是觉得心里不踏实。槐子哥,我这身子骨可不大结实,眼下还不能成亲生娃哩。你得让我再养几年。要是张叔和张婶子催咱们成亲,你要帮着拦着点,再等我两年,晓得么?”她也不顾丢人了,对着张槐谆谆教导起来。
张槐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菊花是担心这个
帮着生娃他不会,要是连这点要求也不能答应,那他不是太没担当了么虽然娶媳妇是为了生娃,可也不全是这么回事,至少他就不舍得让菊花这么早吃这份苦,晚点生不是一样么瞧长明哥都这么大了,这不是刚生儿子?他还小着哩。
他拉着菊花的手,郑重点头应道:“你放心好了,咱俩已经定亲了,就多等两年成亲也没啥。我等你把身子养结实些再成亲、再生娃。菊花……”
他说着说着,满心的柔情顿起,只觉一肚子的话,不知要说啥好,不由喃喃地轻声唤着,双手摩挲她的手——即便是夏天,这手也是凉润润的,这让他更是担心。
菊花只觉得槐子的目光跟网子似的,当头罩下,将她全身缠住,那身子就轻飘起来,加上刚才一直为梅子悬着一颗心,这会儿放松下来,觉得无力,不禁往身后的绿竹上一靠,一阵“哗啦”竹叶响,将两人惊醒。
张槐忙扶稳了菊花,心里又生出了想将她拥如怀里的冲动,好不容易管住自己,脸色微红地对她轻笑,好一会,才低声对她说道:“你听,梅子没叫了哩是不是生了?”
菊花侧耳一听,果然没有声音了,立即欣喜地说道:“肯定是生了……不对,要是生了的话,咋没听见娃儿哭哩?”
刚说完,就听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响起,嘹亮悦耳,回荡在山村田野,似乎这一刻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两人手挽着手,相视而笑,然后一齐看向李家的院门,就见院门打开,狗蛋娘高声对李长明道:“去叫你爹他们,就说梅子生了个男娃,把他们都叫来……”声音里的兴奋是掩也掩不住的。
李长明咧着嘴巴,忙忙地往村里去,忽见菊花和槐子站在竹林边,也没在意俩人手拉手,便高兴地对菊花嚷道:“梅子生了哩菊花,梅子生了个男娃哩呵呵菊花,槐子,待会去吃红鸡蛋。我要去叫我爹跟梅子爹,也是我爹。”
他说话有些乱,脚下不停地就过去了。
菊花看着他的背影笑了。槐子看了一会,温柔地对菊花道:“回去吧,郑婶找不着你,该担心了——她不晓得你出来吧?”
菊花听了大叫道:“嗳哟我是做饭做了一半出来的——菜还在砧板上哩。我娘要是回来见了,还以为我出啥事了哩。”说着,扯起张槐就跑。(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qidian.cn)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七十章 老毛病又犯了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七十章 老毛病又犯了
梅子添了儿子,过不多久桂枝也生了个闺女,这一年,整个清南村都是喜气洋洋的。娶媳妇、生娃就不说了,主要是日子过好了,精气神也不一样了,忙忙碌碌的,浑身都是劲儿。
村长李耕田更是踌躇满志、干劲十足。
他当然得意了,试问谁当村长有他这么大的成绩?加上儿子李长雨的心结也解了,不仅跟高家定了亲,生意也做得越来越好,这生意偏偏又都是跟村里的所有出产相关的,因此,他对村里的事是尽心尽力,经常跟青木、张槐、李长明等年轻人商量事,对他们提出的合适意见也都竭力支持。
可是,经济发展了,清南村在蜕变,甚至下塘集的十里八乡都在蜕变,人也不可避免地跟着蜕变。
这几乎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趋利是人的本能。
首先,对于新生人口的股份安排。
李耕田召集人商讨了一番,最后定下了新生的人口未成年之前算半份股份,每年底调整一次总股数;成年之后算一份。毕竟这作坊是离不开清南村的,要以村里的人为主。
其次,对于谁有资格去作坊上工的问题,很多人也是有意见的。那些技术活没人敢争,可是有的活计明明谁都可以干,为啥他能去我不能去哩?
经商定,除了那些有特长的人被作坊请进去之外,余下的人员安排遵循一家一个,谁也不许争。
这时候就能看出人们的一些小心思了。
像菊花家,除了青木,就没有旁人去作坊干活——她家的事情多着哩,自己都忙不过来,哪里会去争那个名额,再说,如今郑家也不缺那个钱。
可是李耕田的三叔——李明堂,为了不浪费那一个名额,硬是让自己的孙女金铃去香肠作坊灌香肠,因为他儿媳妇会腌菜,被酱菜作坊请去,这个名额就空了下来。他跟儿子也要忙田地里的事情,不可能去作坊上工;两个孙子娶亲后也分开单过,这就另算一户了。
人家都是媳妇上工,李耕田对于三叔这一做法很不赞成,却也说不出啥来,只得随他去了。
话说周小年的媳妇被公爹罚跪后,在家停了一年没去作坊,今年冬天撺掇周小年跟他爹说好话,同意她再去作坊做工,“冬天里也没啥事,我去上工好歹能挣些工钱,不比在家闲着强?就是做针线,等下了工晚上也是能做的,一点也不耽误事,多好放着这个名额白浪费了,人家想去还去不了哩。”
周小年听了她的话,心下也有些活动,便去跟周宝柱商量,说媳妇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还让她去作坊上工算了,也能挣些零花钱,还不耽误事。
周宝柱其实也是心疼那个名额的,只是怕儿媳妇惹事罢了。儿子这么一说,他想了想,把小年媳妇叫过去,板脸训了一顿,于是,小年媳妇又去作坊上工了。
这婆娘是个记吃不记打的人,上次的事吓坏了她,可是,过了一年,那心里就只剩下恨了——恨郑家,恨张家但再多的恨也只得忍着,不说郑家她惹不起,就是公爹也很严厉,她不敢搅事,不然周宝柱真能休了她。
有心人总是能找到机会的,不管是坏人还是好人。
这天灌完一批香肠,外面已经天黑了,金铃随着大伙交货过称——为的是怕有人夹带香肠和肉出去——然后一块出了这间工坊去茅厕。
每次收工的时候,去茅厕都是要排队的,虽然有些人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很想把这泡屎尿带回自家再放,那也要忍得住才成。
众媳妇嘻嘻哈哈地完事后就赶紧家去了——今儿可是比平常晚了哩。
女人照例是容易丢三落四的,金铃本就落在后边,刚要出作坊大院,忽地想起小手袋忘了拿——这玩意也是菊花捣腾出来的,后来小女娃们都人手一个——转头看看茅厕门口还有几个媳妇,便飞快地跑向工坊,准备拿了东西好跟她们一块回村。
谁知这一去可就倒大霉了。
那小年媳妇看见青木才进了工坊没一会,金铃不知为何也进去了,她心中一动,四下一扫,燃着几只火把的作坊大院里已经没有人了,只剩下茅厕里还有几个媳妇,她便迅速地跑过去,把那工坊的大门从外边给扣上了,然后赶紧就出了大院,出门的时候还没事人似的跟守门的林大爷打了招呼。
过一会儿,另外四个媳妇也都从茅厕出来回去了,工坊里居然只剩下金铃,当然,还有来四处查看的青木,此时正在隔壁监管室里翻看今日的生产记录哩。
金铃拿了东西发现出不去了,心中纳闷,对着门使劲地扯、推,却怎么也推不开。若是她这会儿放开声音喊,那便啥事都没有了。偏偏她心里奇怪,以为门卡住了,因为这会儿是不可能上锁的,值夜的人要来巡查,青木也是要来查看的。
这一耽搁,那最后几个媳妇也走了,偌大的坊子便安静下来,只余下几盏油灯摇晃不定,冬夜的寒气也似乎格外浸骨,她心中害怕,放声大喊,想叫来门房林大爷,或者仓库那边的人——那边可是日夜都不离人的。
结果,没叫来林大爷和仓库那边的人,倒是从旁边的监管室里出来了青木,他诧异地问道:“金铃,你咋还没回去哩?你这是……”
他也发现金铃拉不开门了,待问明了情况后,也是满腹疑惑,仔细查看后,确定这门是从外边扣上了,不禁奇怪之极,一时也顾不上想那么多,遂放开嗓门,高声唤林大爷。
叫了几声没响应,他怕林大爷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或是隔得远听不真——因为男娃们值夜也通常会大呼小叫地笑闹,便又使劲地叫在仓库值夜的李长亮和黄小墩。
他声音不可谓不高,只是这人倒起霉来,喝凉水也塞牙缝,这黄小墩和李长亮晚上喝了些酒,晕晕的,又弄了些瓜子,躲在仓库的值夜房里,美美地嗑着,一边嬉笑着扯些闲话,任青木喊破了嗓子,两人却根本没在意。
不过,到底是静夜之中,加上青木一生气,那声音几乎不曾冲破云霄,再听不见就是死人了。
等林大爷和李长亮他们赶来,打开这间工坊的大门,青木两眼喷火地冲出来,对着他们大声质问道:“你们就是这么值夜的?喊这么大声都没听见,要是人家来偷东西,或是走了水,怕是等人家走了或是东西都烧光了,你们才能发现。这门是谁扣上的?”
李长亮被他一顿呵斥,十分难堪,摇头道:“我们在仓库那边看着,没注意这边。”
林大爷也说道:“我瞧见你进来了,没事我扣门干啥哩?”
这时金铃也出来了,问林大爷道:“林大爷,强嫂子她们都走了么?”
李长亮等几人见了金铃,面色十分古怪,林大爷道:“走了,走了好一会了哩。你咋还没回哩?”
金铃道:“我进来拿东西,再转头就发现这门不晓得为啥被关上了,青木大哥过来就使劲地喊你们,喊了好久你们才过来。”
几人这才明白是咋回事,可又不明白是咋回事——谁把这大门给扣上的?这大晚上的,把一男娃和一女娃关在工坊里,这不是明摆着害人么?
青木正要让林大爷送金铃回家,就见李明堂、李耕牛父子匆匆找了过来,见金铃不回家,却在跟这些人闲扯,不由得大怒,训斥道:“金铃,你在这干啥?到现在还不家去,害得你母亲在家担心,旁人早就到家了。”
原来李家就在山边住。金铃娘问第一拨放工的媳妇,她家金铃咋没回来哩?桂枝便说在后边哩;随后的小年媳妇也说金铃在后边;可是最后出来的四个媳妇却说金铃已经先回来了,这下金铃娘着急了,所以李明堂和李耕牛才找了过来。
金铃委屈极了,只得把事情又说了一遍。
李明堂听说孙女跟青木被关在工坊里好一会,那脸上就精彩了,说不出是怒还是笑,他阴阴地对青木道:“青木,这作坊你管得好哩,都把自个跟小女娃关一块了。往后是不是还会跟哪个媳妇关一屋?”
青木闻言气得胸膛直鼓,他深吸了口气,强压下那股怒火,冷声道:“三爷爷请慎言,金铃可是你孙女。坊子里出了这样事情,我自会处理,总要给大家一个交代。”
他转身对李长亮和黄小墩道:“晚上警醒些,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