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人才啊!”彭毅还是很够意思的,本着送佛送到家的原则,他还在给徐杰的私信中特意附上了聂志远整理的资料,而现在这些资料正摆在徐杰的桌面上,而当徐杰看到一款非常接近后世中被称为冰雹的的火箭炮的东西后,徐杰也不得不感叹一下这个面目全非的历史。
图上画的很简单,一辆1.5吨的卡车,在车体上架设着4排6个的发射管。发射管的长度在2米左右。而旁边标准的炮弹则是长约0.8米左右的无尾翼火箭弹。在大概浏览了相关资料后,徐杰感觉这东西至少在远离上要比历史上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要强上很多。更像是一款德国火箭炮和俄国火箭炮相结合的产物。吸取了各方的优势。
说起前苏联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恐怕绝大多数人都十分了解,齐射时壮观的长面和短时间内超大的投射量,再加上简单到极点的发射装置。这恐怕就是人们第一次看到喀秋莎火箭炮后的感觉吧。这款火箭炮几乎秉承了苏式武器的简单实用以及投射量强大优点……在2战中是一款相当不错的炮兵技术装备。不过和历史上不同的是,这一款火箭弹并没有实用尾部的弹翼,这让徐杰感到有些奇怪………。
其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使用bm13火箭炮的炮弹弹翼是十分正确的选择,因为苏联当时面对强大的压力没有足够的产能和时间去搞某些过于复杂的装备,所以bm13并没有使用发射筒,更别说在里面刻上膛线了,而是直接用发射导轨。这样一来火箭弹的旋转就完全靠火箭弹喷嘴自身了。转速下来了,精度自然会降低一些。而历史上俄国人处于成本的考虑。他们认为直接加装弹翼来减少发射器的复杂性是一件十分划算的事情,所以他们选择了导轨和弹翼而没有选择发射筒和膛线。从成本上来说很不错。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tantan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