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贯一年的学费,要说谁交的不心疼,那是不可能的,普通权贵家,只供一两个嫡子的还好,大家族里,动辄十个八个甚至十几个以上的,那可就是一笔大开支了,人数要是再多一些,别说是家族,就是国家级的财政,也是负担不起的。
比如高句丽,仅靠国家财税,就只能负担五十人,一年要缴纳的七十五万贯学费,差不多占据了他们全国税收结余的一大半。
而他们的皇室,则最多只能供三十人左右在洺山书院读书,还不到国内第一豪族的渊氏的一半数量,四十五万贯的学费拿出来之后,皇室的吃穿用度,就只能与普通殷实人家相比,稍微一过,内府库就拿不出钱来了。
连目前东亚地区国力仅次于大唐的高句丽都是如此,更加别说新罗百济等小国了,他们除了国家供应和王室供应的学生之外,再加上国内所有大族供应的学子数量加起来,也不超过一百人。
不过,这里几十,那里几百的,加起来数量就多了。
洺山书院之所以会有一千多外籍学子,正是因为招生的范围比较广的原因。
东北诸部,每个部落送来十几个,这就近百人了。
三大突厥汗王,每人送来百十个,这就几百人了,再加上他们旗下各个大部落的酋长,每一个送来五个八个的,那就又是好几百。
单纯的以国家财力支撑学子到洺山书院读书的,倭国算是最多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tantan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