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五十五章 治蜀(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建安六年,正月。

成都州府一片忙碌,官吏步履匆匆。

去岁九月,刘釜结合同诸葛亮、景顾之议,于岁末,提出了“蜀内农事振兴”之论,并提制、符合益州各地农事生产劳作之《农典》。

里面的很多东西,刘釜本人只需要提出大体框架,诸葛亮等人,都能融会贯通,行以完善。

为了完成好刘釜之安排,在十二月末开始,记室主记,各幕僚如费祎、蒋琬等人,加班加点,结合蜀地农务现状,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统筹审核、并添加细节方案。

是以自开年,正月十五后,益州各郡地,按照州府统一要求,开始了对农事的具体调整布置。

首先是农官的正式编制,多郡所按照南中模本,重设农曹于官寺,并由主掾进行对接负责。

农官之任免,另有个中职权重新划分,最需要的就是明确相应职责。

特别针对此事,正月二十九日,于郡县农官的第一次建设培训议事,在成都展开。

相关事宜,由诸葛亮主导负责,益州牧刘釜出面,其本人于农官职责进行了要求。

农官者,上对官寺负责,下对农人百姓负责。起着承上启下之作用,任务重要。

刘釜借此,提出了“天下之乱,黎民之苦,为安益州,粮仓当握在益州手中,以为基础,并以将来接济世人,共安大汉”之告言。

这也是刘釜第一次明确提出,农事为益州发展之基的理念。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tantanread.com

(>人<;)